13652566902
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沙土镇
浏览次数:次 发布时间:2025-05-01 来源:网络
完美体育 完美体育官网首页4月29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首次走出机关会议室,将法规专场新闻发布会搬到了距离川菜人才培养最近的地方举行。在四川旅游学院烹饪与食品实验管理中心,在川菜技艺传承和创新孵化的灶台案板前,《四川省促进川菜发展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的专场新闻发布会开启了。
现场除了新闻媒体记者及发布人,还多了一群年轻的面孔。他们来自四川旅游学院烹饪专业,穿着中式厨师服,认真聆听关于条例内容的解读。条例29条内容里,这群大学生对人才培养尤为关注。
省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员贺江华介绍,条例构建多层次川菜人才培养体系,加强人才培养,支持有条件的高等学校按照规定设立川菜相关专业或者课程,组织编写川菜相关教材,培养川菜高层次专业人才,职业学校(含技工学校)、培训机构规范开展各层次川菜技能培训。鼓励企业利用区域特色资源优势,开发川菜相关乡村振兴项目,对接市场用工需求开展就业帮扶等培训。
提到川菜人才培养,四川旅游学院有发言权。办学近50年来,累计向社会输送了5万余名川菜技能人才。学院副校长王冲教授高兴地说,条例的出台,更加坚定了我们办好烹饪专业、培育烹饪人才的信心。“加强与川菜知名餐饮企业合作,建立产教融合共同体,校企协同制定课程,不仅让学生掌握川菜技术,更能掌握产品研发、供应链管理、市场营销分析等知识。”
对于想要报考川菜相关专业的同学,王冲分享了未来的五大职业发展方向,具体包括:
技术深耕型人才。主要发展方向是从厨师长进一步学习成长为非遗传承人、国际赛事评委,用个人的技艺去拔高行业的高度。
管理创新型人才。这个方向主要是瞄准连锁餐饮品牌总监、食品企业研发主管等岗位,用自己的管理能力去推动产业升级。
文化传播型人才。用自己的饮食美学审美,成为川菜文化国际推广大使、美食纪录片顾问,用镜头语言去传递四川味道。
教育科研型人才。主要是在学科专业内继续深耕,成为高等院校教师、食品研发领域专家,通过科研攻关推动川菜技艺科技创新。
成为创新创业型人才。通过打造新派川菜品牌或新办川菜工业化企业,并融入乡村振兴、文旅融合等国家战略,成为川菜产业兴盛的引擎点。
发展川菜,需要立足“川材”。条例明确提出支持符合条件的个人申报各级川菜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省非遗保护协会川菜专业委员会主任杜莉教授分享了一组数据:目前,川菜类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已形成较完善的名录体系,包括国家级、省级、市州级和县(区)级等4级。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有7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有120余人,市州级和县(区)级等还有数百人。
条例实施后,川菜专业委员会将持续为川菜类非遗传承人搭建平台,助力传承人传承创新其非遗技艺,并跨界融合延伸川菜非遗产业链,在满足民众日益增长的美好需求的同时,促进非遗项目更好地融入当代生活、传承和发展。支持年轻的川菜从业者拜师学艺,支持川菜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和技艺精湛的老厨师收徒传艺,开展川渝地区川菜非遗传承人传承创新联合行动,使川菜非遗传承人队伍不断壮大。同时,专委会还将继续开展川菜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口述记录工程和资料收集整理与编撰,丰富完善川菜文化内涵和技艺体系,为川菜非遗的传播推广以及品牌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记者从新闻发布会现场还了解到,目前,全省已有60余所院校开设了川菜烹饪、餐饮管理、食品科学等相关专业,年输送专业人才近2万名,形成了“中职-高职-本科-研究生”全链条的培养体系。整体的培养模式上,院校通过 “校企共建”,以及 “产学研一体化”平台,不断推动川菜教育从“师徒相传”向“标准化、科学化”跨越。
本网(平台)所刊载内容之知识产权为四川新闻网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关权利人专属所有或持有。未经许可,禁止进行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